池州市全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2024年9月15日,贵池区实验小学、沿江路小学联合池州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情暖童心,法治护航”活动。
走进我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细心的市民显而易见,硬质拦车石墩、拒马、拦车柱等防冲撞设施慢慢的变成了校园周边的标配。这些看似冰冷的设施,却是我市教育部门在推进校园安防基本的建设方面付出巨大努力的缩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校园的大门缓缓开启,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此时,身着制服的专职保安员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精神抖擞、目光坚定,仿佛在告诉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这里,很安全!
916名校园专职保安员是我市校园安全的第一道坚实屏障。这些保安员经过严格选拔和专业培训,天天都会在校园内进行日常巡查,确保没有一点安全隐患。
在孩子们上下学的关键时段,“护学岗”“安全岗”紧密配合,共同维护着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和安全环境,引导孩子们安全过马路。他们的身影成为家长心中的一道温暖而坚固的屏障。
“看到这些警察和保安,我们就觉得特别安心。”在贵池区秋浦小学门口,一位正在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感慨地说。
为了逐步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我市还注重加强警校合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教体部门紧密联动,对校车等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做全面排查,确保每一辆校车都能安全、可靠地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安全设施已经遍布每一个角落,其中摄像头尤为显眼。这些摄像头不仅安装规范整齐,而且坚固耐用,它们如同校园守护者,时刻监控着周围的一切。
在技防建设方面,我市下足了功夫。各校根据相关要求,实现了校园重点区域视频监控、一键报警装置全量接入公安专用平台,一旦校园内发生任何不正常的情况,警方都能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并迅速赶到现场处置。
除了视频监控和一键报警装置外,我市还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方法,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如部分学校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对进出校园的人员进行智能识别和管理。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校园的安全防范水平,还为警方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技术支持。
对于这些监控设备的作用,池州市技工学校(贵池区职业学校)校长黄少平深有感触地表示:“这些监控设备真的很有用,它们能够让我们随时掌握校园内的情况,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为了逐步提升校园安全防护水平,从2024年11月25日起,我市各地各校不等不靠,共加装4620个防冲撞设施,其中硬质拦车石墩3831个、拒马227个、拦车柱562个。这些防冲撞设施加固了校园周边的安全防线,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安全的学习环境。
据悉,我市的校园安全已经实现了从“人防+物防”到“人防+物防+技防”的全面升级。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校园安全防范水平,更让师生们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安全教育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得到普遍实施。
例如,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将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深入普及到师生当中。
“我们学校经常开展法治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让我们不难发现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贵池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徐丽丽说。
同时,各校还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等载体宣讲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据统计,2024年,我市共开展1120余场次送法进校园活动,受益师生达数十万人次。
除了法治教育,市教体局还会同公安部门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建设校园最小应急单元,通过“上门送教”等形式,完成演练培训约500次,逐步提升校园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我市还深植校园安全思想“种子”,开设3.4万课时安全教育课程,并组织并且开展了安全第一课、“5·2”防灾减灾、预防溺水等专题教育活动,参与学生达110余万人次。为提升师生应急处置逃生能力,我市严格落实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的要求,累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约3000余次。
通过这些安全教育活动,我市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非常明显提升。“现在我们的孩子都很有安全意识,他们了解什么事情危险不能做,这对他们的平安健康成长非常有利。”贵池滨湖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郑超表示。
家校协同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环节。在我市,各校积极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守护学生安全。
青阳县第一中学是我市的一所重点中学,该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增强了家长们的参与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校园安全工作中来。
同时,我市还注重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管理。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各校建立了“一生一策”关爱机制,落实专人包保责任。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家访慰问等活动形式,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校园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我市格外的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针对校园内外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隐患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在防溺水工作方面,我市坚持“看好水、管好人、强化重点人群管理”原则,通过完善水域及主体责任等六项清单、加强水域周边警示标牌及救生设施配置等措施,有效预防了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在防欺凌工作方面,我市印制指导性文件,组织学校定期开展暴力和欺凌隐患排查治理,并畅通线索征集渠道,公示各级防欺凌举报电话及邮箱。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校园的温暖和关爱,更让他们学会怎么样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
此外,我市还针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等措施,确保校园内外的安全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2025年,我市将持续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逐渐完备责任体系,加强物防、人防、技防建设,深化法治教育,加强家校协同,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