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黄河咽喉”法治盾牌 舒展“长河安澜”法治蓝图——齐河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纪实
“法治润黄河、全力护安澜”“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在第四批“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齐河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声音”萦绕耳畔。这是齐河县广播及IP对讲系统“河小卫”的不间断远程广播普法,加上广场上的法治宣传栏、法治雕塑、法治标语等大量法治情境,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齐河县积极投身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其“八五”普法高站位谋篇布局、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新轨迹、新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颁布伊始,齐河县就从根源着手,以建章立制为目标导向,致力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率先破题。以法治为引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深入学习黄河保护法的基础上,印发了《齐河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将深入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作为全县“八五”普法规划的重中之重,贯穿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全过程。
层层联动。有效整合全县14个单位、15个乡镇的力量,建立了涉黄河流域(齐河段)生态保护案件“行刑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涉黄河案件,共同制定普法策略,构建起无缝对接的“司法协作圈”和“联合执法圈”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已累计联合查处各类水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32起,清理违章树木500余株、违章种植1300余平方米。
开拓思路。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深层次地融合,让黄河的古老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生态景观融入丰富的法治元素,在沿黄58个村庄建设各类法治文化阵地200余处,使法治元素成为了黄河齐河段一道别样的风景线;齐河黄河河务局精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立足“水政云+”工作理念,创新推出兼有360度可调控高清视频监控、广播及IP对讲系统“河小卫”,实现24小时执法巡查、远程广播普法、即时喊话劝导的功能,犹如一把执法尖刀,深深插入了河湖监管的第一道防线。
齐河县司法局牢牢把握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高质量答卷的工作宗旨,将普法宣传与沿黄法治文化、基层治理和居民生活深层次地融合,从搭建内部格局入手,同时积极壮大外部力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保驾护航。
抢抓机遇,以建立驻黄河人民调解室为突破口,织密“1+6+N”村级普法依法治理网。即以6个管理段为村级联络点,将沿黄5个乡镇58个村庄纳入治理范围,遴选21名联络员(护河员),形成覆盖全县的普法网络,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
同向发力,在沿黄村庄积极培养“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232名懂法律、有威望的村民成为了村里的普法骨干,他们不仅自己学法守法,还积极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实际做到让百姓浸润法治思维,让黄河保护法成功“出彩”。
近日,齐河黄河河务局官庄管理段辖区的村级普法联络员在巡查中发现黄河大堤辅道警示桩缺失。联络员立即向官庄管理段报告,经核实发现,刘庄、董寺等村庄辅道口多处警示桩丢失。该管理段职工第一时间联系黄河派出所和水政监察大队,随后立即启动“司法协作圈”和“联合执法圈”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机制,通过勘验违法现场、查看视频监控、走访调查周边群众,运用天眼系统第一时间锁定嫌疑犯身份,将其缉拿归案。此次案件的成功侦破,是齐河全域共同“攻坚”发力,将黄河保护治理的“愿景”变为河畅岸绿的“风景”的生动实践。
齐河县司法局锚定面对同质考题,唯有创新答题的工作方向,时刻不忘将法治护黄的触角延伸至全县的每一个角落。
心怀使命,创新融合“公共法律服务进城市社区全覆盖”这一民生实事工程,致力于做好河地融合新功课,逐步扩大黄河保护治理“朋友圈”;结合“沿着黄河去普法”主题活动,创建了“青春与法同行”特色法治品牌,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网络答题等活动,组织并且开展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普法特色载体,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成为护航母亲河的有生法治力量。
奋力担当,在“中国水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实现了宣教全覆盖、服务零距离;推广“融媒+普法”全覆盖式工作模式,利用“短信+广播+通告”这一接地气、入人心的方式,让黄河保护走深走实、走进千家万户,已累计投放文明守法提醒短信50余万条。
紧盯关键,握紧“实干笔”,主动承担起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齐河黄河故事的历史使命,激情奏响法治护黄的高昂旋律。今年6月26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宣传活动走进了齐河县,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齐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法治实践和创新成果,让大河岸边涌满了护航母亲河的法治力量。(河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葆童 王富晓)